“差點”概念最早的文字記載歸功於蘇格蘭首府愛丁堡醫學院的一個學生,他在1687年1月21日日記中討論了高爾夫比賽中讓桿的選擇權問題。
在1860至1870年代,高爾夫緩慢發展,到了世紀之交呈現異常繁榮景象。隨著高爾夫的發展,賽事活動也越發蓬勃。1870年代,英國的高爾夫俱樂部採用了“差點”(Handicap)這個詞,有賭注比率的比賽就叫做“差點賽”或“差點巡迴賽”,其含義與今日差點賽事當然大不相同。
目前所謂的“差點”(Handicap)就是打完全場個人的成績減去72桿標準桿所得結果,打完全場的總桿減去個人的差點得出的數字爲淨桿。這只是粗略的計算,一般球場打比賽會用新貝利亞的方式選出球場的幾個球洞來計算。
新貝利亞制計算差點方式爲PAR3、PAR4、PAR5之球洞各抽取2洞共6洞不計算成績,其餘12洞成績相加總和,乘以1.5倍,後再減去標準桿(通常爲72桿),再乘以0.8即爲差點。
《計算公式》:
⊙18洞-抽6洞=剩12洞
⊙[ ( 12洞總合桿數)*1.5 -72標準桿]**0.8=差點
由以上之公式成績好的被抽掉,留下桿數高打不好的洞,插點會高名次會好。
爲防止有人故意打多桿以獲得較高之差點,球洞標準桿PAR3最高桿數以5桿計,即5桿以下照實際成績計算,5桿以上以最高桿數5桿計。而球洞標準桿PAR4最高桿數以桿計,球洞標準桿PAR5最高桿數以9桿計,如此差點才不會高得離譜。
新貝利亞制計算差價十分準確,一般用於球隊初組成時計算每位隊員的差點,一般比賽容易給低差點者作手,在PAR3或PAR5之球洞因一般球場配置各只有4洞,被抽取的機會達到50%,因此高手會在這8洞盡可能打好,在PAR4的球洞放兩、三洞打爛,如此可獲得高差點,而得到低淨桿和好成績。
每次打完18洞後的成績,扣除自己的差點,就是淨桿。例如:本身差點是16,而今天打出84,那麽成績便是84-16=68(桿)。
一般來說差點越低說明球員水平越高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